跳到主要內容

2019夏奧捷-貝維帝爾宮(Obere Belvedere)(下)

這次參觀貝維帝爾宮不單單只是來欣賞建築及花園
我們還進入上宮欣賞了館藏的藝術品
(圖片來源:WIKI)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即是奧地利分離派新藝術大師克林姆的吻
可謂鎮館之寶
從一樓走到二樓
首先看到的是近代的雕塑品
以蛇為主題的雕塑

接著進入一個由紅色大理石及金色雕飾打造得極其富麗堂皇的空間

牆上和天花板的壁畫都好浮誇

牆上的畫非常立體
但還是可以從一些角度觀察到柱子是歪斜的

天花板的壁畫
主要是在頌讚原屋主尤金將軍的名望和地位

華麗的壁畫

近拍較低處的壁畫
真的畫的很立體
連陰影都呈現出來了

空間實在太美
讓人完全無法欣賞牆上那些陌生的作品XD

這尊雕像手指的線條很優美
這個展示廳就沒有前一個那麼浮誇
但還是處處都是細節
從鏡子可以看到天花板也有壁畫

天花板的壁畫

館藏的雕塑品

整體逛起來還滿舒適的
人沒有很多
(但後來就有越來越多人湧入)

和樓下一樣
牆上有許多浮雕
小天使們瘋一波

當地導遊Vivian在這裡有系統地介紹了許多幅作品
介紹多幅能夠代表每個年代流行風格及畫家各個時期轉變的作品
真的很佩服她能夠記得那麼多東西
還能用藝術細胞群體萎縮休眠如我也能聽懂的話語表達出來

這裡雖然開放拍照
但只要距離作品太近警報器就會響
加上許多畫作都有玻璃罩保護
相機拍起來會反光+邊角歪斜變形
所以就沒有拍全幅
是說現在幾乎都能在網路上找到解析度極高的名畫圖檔
所以我就挑自己喜歡的畫面細節來拍

以下盡量照導覽順序寫
但導覽中因為避免其他團體的干擾順序有點亂掉
所以會再稍作變更
(圖片來源:WIKI)
首先是翰思‧馬卡(Hans Makart, 1840-1884)的作品Magdalena Plach
創作於1870年
馬卡出生於薩爾茲堡
對後繼許多的畫家及裝飾設計者有深入且多面向的啓發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克林姆(Gustav Klimt)
克林姆在繪畫風格上深受馬卡的影響
作品相當強調畫面的平面性及裝飾性

(圖片來源:WIKI)
接著一樣是翰思‧馬卡(Hans Makart)的作品Moderne Amoretten現代的邱比特
創作於1868年
畫作局部近拍
除了繪畫之外
馬卡也進軍裝飾設計領域
他開始承接設計奧匈帝國的皇室建築的內部裝潢
甚至跨足女裝及家具設計
風格被稱為馬卡風格
1879年奧匈帝國皇帝約瑟夫和皇后伊莉莎白(就是茜茜公主)為25年銀婚辦理慶典遊行
其中服裝 道具 場景 花車等均由馬卡操刀
史稱馬卡遊行
1884年馬卡辭世
奧地利為他舉行了國葬

接下來進入克林姆(Gustav Klimt, 1862-1918)的作品
雖然世人對克林姆的印象大多是金色 幾何 色塊及女體
但克林姆最初還是以學院派及新古典主義藝術家的身份出道
要想從貴族和富人那裡接單賺錢
優雅的人像繪畫技巧是必備的

這幅新娘畫像就展現了克林姆畫人像的功力
Marie Kerner Von Marilaun as a Bride in the Year 1862

不僅將新娘白紗的通透感及柔順的髮絲都如實描繪出來
連頭上花冠的白花都好像帶著水分般飽滿芬芳

(圖片來源:WIKI)
這是創作於1894年的瑪麗亞夫人肖像Portrait of Marie Breunig
這幅瑪麗亞夫人肖像除了栩栩如生的人向外
還可以欣賞背景色彩區塊間的韻律感

近看細節
沙發紋理 戒指 鑽石手環都好擬真
如同Vivian所說
"所有畫得不像的畫家都是從畫得很像開始
然後才越畫越不像"

(圖片來源:WIKI)
克林姆1898年創作的Sonja Knips 像

這幅畫可以欣賞人像後方的花草枝條裝飾

手上的小紅書和服裝彷彿都帶著粉粉的光霧

中間插播一些近代其他畫家的畫作
(圖片來源:WIKI)
奧地利女畫家Broncia Koller-Pinell的The Harvest(1908)

(圖片來源:WIKI)
Carl Moll的Twilight(1900)
Carl Moll和克林姆同為創造維也納分離派的重要人物之一
奉行唯美主義
作品裝飾性很強 

(圖片來源:WIKI)
Wilhelm Bernatzik於1900年創作的池塘 Étang
現場看的優點就是可以連顏料的痕跡都可以看的一清二楚
水波的光影表現就像照片般自然生動

(圖片來源:WIKI)
芬蘭畫家Akseli Gallen-Kallela於1900年創作的Early Spring

畫家的作品融合了客觀的寫實主義與主觀的象徵主義
讓畫面有著彷彿經過高度HDR處理過的照片一樣鮮明而具戲劇性

欣賞畫作之餘
展場本身也極多可看之處

一處沒開放的空間
裡面裝飾得富麗堂皇

天花板的壁畫
隔著玻璃拍有點反光

展示廳中的人像雕塑

這尊雕像很有慕夏作品實體化的感覺

回到克林姆的作品
接下來的畫作可以看出克林姆開始脫離主流學院派的審美觀

(圖片來源:WIKI)
這幅是演員約瑟夫 列文斯基(Josef Lewinsky)肖像
創作於1895年
屬於克林姆特轉型期的探索性作品
克林姆特把很大的篇幅都留給了傳統上只用於裝飾的金色邊框
裝飾佔據的比例已經遠遠超過了傳統肖像畫

能看到真跡當然不能放過近看小細節的機會
這幅畫也能看出克林姆對金色的喜愛

印象派的影響拉大了克林姆偏離學院派的角度
但他又頗能拿捏尺度
所以這樣的偏離變成他獨有的風格而非商業上的阻礙
(圖片來源:wiki)
克林姆對印象派的學習以風景為主
例如這幅盛開的罌粟Blühender Mohn

(圖片來源:wiki)
還有這幅阿特湖畔的房子landhaus am attersee
畫中多少可見印象派的影子
但在色彩選用上還是十足的克林姆風格


特寫可以發現克林姆和印象派大師莫內動感的筆觸不同
克林姆的筆觸總是排列的相當整齊
已經能看出他對裝飾性的偏愛

接著依舊是克林姆的作品
(圖片來源:wiki)
1907/1908年的向日葵
向日葵的花朵有如一名女子的頭部
枝幹的大葉片及前方的小花叢則像一件鑲嵌有花布邊的綠色禮服
整幅作品以擬人化的方式構圖

簽名在作品的右下角

特寫向日葵下的花叢

接下來就是眾所期盼的大作-吻
因為畫作運用了大量的金色
所以也有人稱為黃金之吻
(圖片來源:wiki)
克里姆特的代表作「吻」
創作於1907-1908年
畫面中有一對於花叢中親吻的戀人
除了女子的臉部及手腳之外
其餘部分被大面積裝飾化的花草及圖案造型覆蓋
風格融合浮世繪的重彩與線描
作品比想像中還大幅
長寬各180公分

男人的面部背對觀者 看不到他的表情
他的雙手輕輕地捧著女人的頭 像捧著一塊易碎的珍寶
他正深情的親吻著女主角的臉頰
男人身上的裝飾都是方正色塊 由黑白黃三色方塊構成
象徵了男人棱角分明 堅強的特質
在其腰部拴著一條流動狀柔軟的腰帶
暗示著體內的衝動

女人的線條柔軟 展示出女性曲線
在男人的環抱中 
她一條手臂摟著男人的脖頸 一隻手緊抓著男人的手
閉著眼睛盡情享受著幸福的感覺
她的表情是迷醉的 滿足的
甚至似乎還有些害怕這幸福時刻的結束
有點小小的憂愁
女人豐富的的表情彌補了男人沒有出現的面部
女人身上是感性的圓形圖案與流動的線條
代表了女性的柔媚和溫柔圓潤
(以上解說節錄於名畫檔案)

繁花似錦的草地邊緣就是懸崖
跪在懸崖邊的女子和整片浪漫夢幻的草地有著強烈衝突
可以看出女主角的腳背微微弓起 似乎在勾住草地
隱隱透露出美好愛情中的危險

在這一幅作品中
克林姆將濃烈的情慾昇華成優雅誘人的藝術
並歌頌愛情的神聖
有人說這幅作品給了世界深情的一吻
在當年的時空背景也帶有反戰的意味

(圖片來源:wiki)
類似的筆觸和風格也展現在克林姆於1904-1907年創作的水中精靈 Water Serpents I
人們認為克林姆在1907-1908年達到了他的藝術巔峰
大量的金色被用於這段時間的作品中
因此這一時期也被稱作金色時期
值得一提的是克林姆特畫作中的金色部分用的都是真實的金子

(圖片來源:wiki)
這幅1905-1909創作的期待 Expectation
則是能看出大量裝飾性元素出現的作品
圓形的漩渦狀和三角幾何這些平面抽象的概念佔據了畫面主要篇幅

(圖片來源:wiki)
接下來是創作於1906年的弗莉莎雷德肖像Portrait of Fritza Riedler

克林姆除了受到荷蘭象徵主義和英國拉斐爾派的藝術影響外
也受到從事金銀雕刻兼銅版工藝工作的父親影響
後期將拜占庭鑲嵌畫 東歐民族裝飾藝術 甚至是日本浮世繪等描繪法引入畫作
將輪廓線條和鑲嵌工藝結合
創作出強烈且有感染力的高裝飾性作品

維也納分離派反對古典學院派藝術
宣稱與其分離 主張創新

雖然有取材於繪畫或自然題材的裝飾
但往往採用抽象的表現形式
體式簡潔 線條和造型連續有力

近看作品還能看到顏料下的輪廓線

人物裙襬的花紋畫的十分隨興且具有符號性

臉部及手部則是進行極為細膩的描繪

畫面上除了大面積的色塊之外
還有大量裝飾性的元素點綴其中



這是創作於1917-1918年的The Bride
是一件未完成品
克林姆創作的主題常圍繞著性 愛 生 死
畫中主角多為女性
據說他過著淫亂的生活
工作室總是有一群吃喝玩樂的全裸模特兒

儘管如此還是忍不住讚嘆他畫筆下的女人
怎能如此撫媚嬌豔

畫面有著與濃艷色彩和嚴肅 憂傷
也蘊含了生命的繁衍 生長 死亡等抽象的人生哲理

即使是未完成品
但裝飾性還是足以和那幅金色之吻相提並論
兩者相比我甚至更喜歡這一幅畫
在前面徘徊細看了好久

(圖片來源:WIKI)
接著一樣是未完成品
創作於1918年的艾蜜莉扎克蘭德肖像Portrait of Amalie Zuckerkandl

雖然是未完成品
但卻讓我們得以一窺畫作誕生的過程
線稿上光彩熠熠的綠色及粉色色塊彷彿是縫上去的水晶

(圖片來源:WIKI)
創作於1918年的Portrait of Johanna Staude
這幅畫即使是100年後的今天放在時尚雜誌上都不顯得突兀

克林姆的作品在這邊算告一段落

接下來我們看了幾幅埃貢.席勒(Egon Schiele)的作品
席勒是克林姆的學生
克林姆相當欣賞他的藝術創作
除了向自己熟識的收藏家推薦這位才華洋溢的年輕創作者
更曾自掏腰包買下席勒的作品

(圖片來源:WIKI)
這幅創作於1914年的Hauswand
屋牆 窗戶與屋頂三者間的互動很有趣
是席勒於庫倫洛夫居住時的作品
他有許多描繪這座城市的作品

席勒筆下的庫倫洛夫是不見人煙的寂靜死城
特寫屋牆 屋頂和窗戶的局部
畫面明快用色強烈
整體表現出孤寂的況味

(圖片來源:WIKI)
1910年的作品Rainerbub
席勒的作品多以人物的描繪為主
他善於抓住人的神韻及當下的精神狀態

 他畫中的手指關節很有特色
總是帶有一種神經質的扭曲感

(圖片來源:WIKI)
母親與兩個孩子IIIMother With Two Children III
 用色非常乾脆 毫不猶豫
層層的顏料堆疊起來卻不顯混亂
色彩的選用上可以看到一點克林姆的影子

 即便是嬰兒
指部關節也是帶點扭曲跟變形
席勒筆下許多人像總像在痛苦中掙扎
這幅雖然看似肢體相對平靜
但其實也展現出不自然的僵硬
眼神空洞而哀傷

(圖片來源:WIKI)
1915-1916年的死亡與少女death and the maiden
被視為席勒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2017年還以這幅作品之名
發表了描寫席勒故事的電影

畫中女主角據說是席勒的情人兼模特兒Wally
1915 年席勒決定與 Edith Harms 成婚
但仍希望與 Wally 持續情人的關係
但Wally 選擇離去
許多人認為這幅作品就是在描繪他們的分離

有人會拿這幅作品和克林姆的吻相比較
因為兩幅畫作都以擁抱為主視覺畫面
但吻傳達出愛情的神聖與美好
死亡與少女則是恐懼與絕望

終於寫完畫作的部分
這一篇真的是寫的史無前例的久(喘)
其實Vivian導覽的作品更多
也講得更完整
以後聽導覽應該要錄音的XD

以往在歐洲逛美術館總是看宗教或歷史題材的繪畫及雕刻
但個人私心偏好像這裡的近代作品甚至是當代藝術
雖然有點可惜的是這裡沒有克林姆的生與死和女人的三個階段等經典作品
但能夠親眼看到吻和那幅1907-1908的The Bride真跡已經不虛此行 值回票價

 走出展館
回到樓梯間
看看激動的小天使
 還有牆上的浮雕
 這裡的浮雕真的都是軍事元素
 接著逛一下紀念品店
其實在這段旅程一路上都可以看到大量的克林姆系列紀念品
但看完吻的真跡之後
看到這樣粗製濫造的紀念品真的會想把它們燒毀耶XD
可以不要這樣褻瀆原作嗎

 購物袋
一樣是看完原作之後都會覺得印刷品質粗糙到不行啊
連明信片都買不下手
原本有生命的花草印在明信片上就黯淡的好像乾枯死亡一般
深深覺得印刷工藝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奇妙的鸚鵡玩偶
 回到一樓大廳繼續拍一下大廳的柱子們
接著就走出去欣賞貝維帝爾宮上宮外部了

(晴天旅遊奧捷之旅—醉心維也納、湖區慢遊、波西米亞典藏13日版)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19夏奧捷-國王湖(königssee)漫遊

承上篇我們 搭船來到St. Bartholomä站

2019夏紐西蘭-庫克山隱士飯店(THE HERMITAGE HOTEL)

看天空裡浮雲悠遊 羨煞了我的不自由 (跟著唱的請注意 已經洩漏了你的年紀)

2019夏奧捷-鹽洞礦坑探險之旅(Hallein Salt Mine)

我覺得這裡最好玩的就是溜超長木滑梯啦 (圖片來源: salzwelten.at 官網)